香格里拉——西方人的意淫

“香格里拉”(Shangri-La),出自1933年美国出版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该书当时风靡美国,香格里拉也成了西方文化的一个热门话题。直到现在,书中描述的深藏于青藏高原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仍是许多人心中的乌托邦。

此后的很多年,许多人都在寻找书中描述的香格里拉,而很多地方也都宣称自己就是那个地方,包括西藏、川西、滇西北、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的一些地方。2001年,云南迪庆州中甸县正式改名为香格里拉县(再后来建市了),在国内“抢注”成功。四川稻城也不甘示弱,把亚丁附近的日瓦乡改名为香格里拉乡(后来升级为镇)。

如果真要考究上述地区是否真的小说描述的香格里拉,那么可以肯定地说,绝对不是,那只不过是地方政府吸引眼球的市场行为罢了。就如同很多人强行把“香格里拉”和藏语(也有说是梵语)的“香巴拉”联系起来,如果看过书的话应该知道前者在书中是当地语言“蓝月山口”(对,仅仅是喇嘛寺所在的那个山口,不包括那个山谷,因为La说的就是山口,底下是叫蓝月谷),而后者指的是一个强大专制的“极乐世界”。还有其它各种牵强附会的解释,就不值一提了。再要深究的话,书中那个香格里拉既有桃花源般平静安宁的社会,又有西方世界带来的先进便利设施,而那个时期的滇西北和川西都是土匪横行的落后地方。

当然很多人会说,小说不就是虚构了这么一个地方吗,认真你就输了。然而我真正想说的是,小说虚构当然没问题,但这种处处充斥着西方人的优越感、丝毫不尊重东方人的意淫,为什么你们(不是我们)会认为这是金子要拼命往自己脸上贴?

来看看西方人在小说中是如何意淫的吧。香格里拉的喇嘛寺管理着这个近乎与世隔绝的蓝月谷,而管理喇嘛寺的是什么人?是西方人!西方人带来了现代文明——钢琴、浴缸、暖气,带来了西方文化——西方音乐、西方书籍。西方喇嘛和准喇嘛们每天不需要研究佛经,而是在藏书屋中研究柏拉图、感悟他们自己的人生哲理,在凉亭里弹肖邦、莫扎特,享受美食美酒。虽然也有些汉藏等外来人在喇嘛寺里当些普通角色,但当地人则都是仆人、轿夫之类的!这就是那个和谐社会?西方人有先进理念、有文化素养,当地人心甘情愿当不信佛的喇嘛和西方人的奴才,任劳任怨到陡峭的山口上修建起修道院之后又改成喇嘛寺(修道院很容易改成喇嘛寺的吗),大家一片乐融融?在寺里呆了几十年的藏族公主跟语言不通、性格鲁莽、相识不到两月的英国人私奔。各国各族那些修习了几十年的喇嘛和准喇嘛悟性都不如刚来不到两月的三十多岁英国人,最终后者成为下一任领导人。嗯,山谷里还有道观、有儒庙,喇嘛寺里的大喇嘛两百多年前还是个天主教传教士!还有当地人汉藏混居,着藏衣穿汉裤。够了,这种意淫真的够了!

显然作者有意批判西方的激进思维,推崇东方中庸和无为而治的思想,然而他自身的那些西方人的优越感、对东方人的歧视赤裸裸地体现在小说中,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如果说头脑简单的西方人乐呵呵地接受了这个乌托邦的话,汉藏人民也愿意认同吗?与其被利益冲昏头脑自掉身价,不如正视历史做好自己。

(读《消失的地平线》有感。自己十年前写的云南游记标题是《寻找香格里拉》,自我批评一下。)

Comments

Comments